首页

位置导航: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研行万里建新功系列报道之一】探寻三苏底蕴,体验竹艺编制

作者:李梦雅

发布时间:2023-07-02 19:33

浏览次数: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的号召,深学笃行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在学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的指导下,学院组织学生开展以总书记足迹大寻访为线索、以“研行万里建新功”为主题的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6月29日—7月2日,学院“紫云研学”研究生实践队一行12人(含2名国际学生)在辅导员汪鑫阳的带领下赶赴四川眉山开展研习之旅。

吹响出征集结号

2023年6月26日下午16:30学院“紫云研学”实践队参加学校在中心体育馆举行的“研行万里建新功”总书记足迹大寻访2023年暑期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

6月29日上午9时,学院党委书记刘猛为实践队做出征授旗仪式和临行动员。他表示,本次研习活动意义重大,希望同学们用心感受、用情体会,并在活动中加强协作、互帮互学、服从指挥、注意安全。他预祝本次研习活动圆满成功,研习实践队载誉而归。

6月29日下午,实践队到达四川眉山,开启历时3天的“文脉悠悠忆三苏,研途漫漫悟国情”研习活动。

第一站 一门三进士,寻迹三苏祠

或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红墙环抱,绿水萦绕;古树参天,翠竹掩映;曲径通幽,一步一景。6月30日上午9:00,“紫云研学”实践队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步入三苏祠中,与东坡不期而遇。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里我们感叹着“一门三豪杰”的旷世才情、感受到清廉正直的家风家教。在这里,我们一同吟诵《定风波》,寻到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始终泰然自若的根源,寻到了一位豁达乐观、随遇而安、为国为民的千年文豪。

第二站 指尖上的“不可居无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6月30日下午14:00,“紫云研学”实践队走进中国竹编艺术之乡崇州道明村,感受历史悠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篮、竹盘、竹扇、竹椅……一件件竹编制品看似简单,但其制作过程却大有门道。实践队走进竹艺村,踏进对外文化传播与艺术合作中心“竹艺博物馆”,共同感受竹艺发展的态势和前景,并通过竹编体验项目来进一步感受竹编手法的巧妙和技术的精湛,感受“一挑一压、一竹一器”的竹编魅力。

(国际学院 李梦雅 供稿 郭一舟 王小义 供图 杨昆 汪鑫阳 编辑 刘猛 审核)

上一篇:【研行万里建新功系列报道之二】传承禾下乘凉之美梦 观享水陆相遇之奇迹

下一篇:国际学院领导亲切慰问校外住宿国际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