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位置导航: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研行万里强使命 系列报道之三】智慧农业致富路,扎根基层何惧苦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7-12 11:05

浏览次数:

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其中,文件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元和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继续支持创建一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璧山农业科技园是2013年9月由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等6部委批准的全国第五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也是重庆市第3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019年,璧山区被农业部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探索现代绿色农产品生产现状,7月10日上午8点,伴着烈日前凉爽的清风,“智”行中国实践调研队背起行囊,满怀憧憬,整装出发,奔赴重庆璧山国家农业科技园,一探究竟。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蔬香漫园篇

璧山农业科技园的蔬菜种植基地规划总面积14万亩,由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三个层次组成。此次调研主要是核心区内。核心区以蔬菜和水果种植、生产为主要产业。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实践队终于抵达了璧山,璧山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的罗应清老师与璧山农业农村委的曾永江老师早早地在当地等候。他们首先热烈欢迎了实践队的到来,然后介绍了今天调研的第一站——渝西蔬菜研发中心。这个研发中心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重庆市农科院共同成立的非盈利性质的科研单位,中心位于璧山区七塘镇喜观村,占地260余亩。该研发中心主要是为全区开展一些蔬菜新品种技术引进、筛选规范化栽培、质量安全体系建构、蔬菜产品贮运和推广工作,并着力策划与打造璧山蔬菜品牌。

受其地形影响,璧山在大规模蔬菜机械化生产方面受到限制,因此当地转变策略,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多样化农产品的生产道路。走进蔬菜园区后,我们观察到一排排白色透明大棚里种植了许多应季的蔬菜,如番茄、茄子、苦瓜、南瓜、丝瓜、豇豆等等,有刚开花的,有刚结果的,还有的已经成熟,农人正在采摘。印象最深的是大棚里的番茄,有金黄的、血红的、淡粉的、迷彩的、透绿的颜色,鲜艳欲滴,美不胜收;有的似馒头般的硕大,也有的似葡萄般袖珍可爱,总之,各有千秋。入口后,汁水爆满口腔,各色番茄在饕客嘴里上演出一场美食盛宴。

实践队一边参观,一边驻足向两位老师请教。曾永江老师从土壤改善技术、选育种技术、蔬菜嫁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灌溉系统,有机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等方面为我们调研团队做了既通俗易懂又充满趣味性的介绍,大家听后连连赞叹,罗老师时不时进行适当补充,氛围十分愉快。为了更加清楚农业科技的运用,曾老师现场为实践队展示如何在手机上远程操作农业灌溉系统,解说农业精细化管理流程。田间建有小型气象预测站、水肥一体化设备,和物联网环境检测设备,因此农业管理者只需打开手机就可以一键解锁气温、土壤湿度等,管理系统将根据环境检测情况自动显示施肥、浇水的时间,因此,足不出户就可以管理农田,大大节省了人力。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将手机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之成为“新农民”手中的“新农具”,也正是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得数字赋能农业才取得如此成效。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智慧果园篇

调研完蔬菜基地,天气也逐渐炎热起来。在两位老师的陪同下,实践队紧接着赶往下一个园区——精品果园试验园。果园负责人介绍了正在进行的智慧农业建设方案——璧山区七塘果园智慧化应用。该项目希望通过智慧化应用,为“璧山区城市生活网众享商城”的果蔬生鲜提供优质水果,让璧山人民吃上本土、健康、放心的水果。项目包含四个内容:建立农业生态旅游系统,实现农业、科技和旅游的共生,打造品牌效益,提高经济效益;以物联网等技术为基础,建立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管理模式和示范基地;建立农业农产品检测及溯源系统,塑造和维护品牌,保护消费者权益;建立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实现生长环境调节的高效化、智能化。果园负责老师用手机着重介绍了物联网技术在水果产业中生产到销售环节的应用,即生产者需要将产品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视频上传到客户端,用户通过手机扫码即可了解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继而跟随园区负责人的脚步,观看了水果采摘自动运输设备,进入水肥一体化操作室,观摩运作的整个流程、了解了系统运行的原理。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青年有为,勇担使命

精品果园试验区调研结束之后,在罗老师和曾老师的引荐下,实践队有幸遇到了正好在田间考察的李华同志。李华同志是重庆市璧山区新芽种植股份合作社理事长,还是农民高级技师,不仅如此,他还是有着10年党龄的青年党员。

在日头正烈的正午时分,实践队与李华同志在玉米田中进行了深入的访谈。

您入党的初心是什么?

选择入党更多是受到父辈的影响,我的父亲是个生活在农村的老党员,从小就感觉党就在身边,家里经常有一些党刊党报之类的读物,自然而然受到了一些熏陶,加上从小到大的学习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也比较了解,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让我对共产党产生了深厚的情感,一颗向党之心就这样在我心中生根发芽了。

党员身份对您的工作有什么影响呢?

我是工作前入的党,毕业之后就回到家乡创业开始蔬菜种植,党员身份对我的工作影响还挺大的。我刚开始从事蔬菜种植的时候,由于缺乏经验,走了很多弯路,还亏了很多钱,当我每次受挫感到身心疲惫、难以坚持下去的时候,党员的身份对我起了很大的支撑作用。想起我们党曾经受过那么多的磨难,最终不也取得了成功吗?因此,我以党的奋斗史告诫自己,不管做什么都不能半途而废,只有坚持才会有好的结果。所以我就更加刻苦地专研种植技术,加强品牌建设,冲破了发展的瓶颈期。后来事业发展地越来越顺利,我又时刻谨记我党员的身份,不能因为一点儿成功就开始“躺平”,要肩负起党员的责任和担当,要带动产业的发展,带领农民们一起致富。我生于斯,长于斯,深感农民生活艰辛,尤其是老一辈农民辛苦劳作却只能解决温饱的时候,我就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公司的经营管理上下足功夫,更加努力,争取做好自己的企业,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实现农业乡村振兴的愿景。

李华同志扎根乡村农业十年,现已成立了两家公司,分别管理农业生产和销售,为璧山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起到了党员在先富带动后富,科技赋能农业促进乡村振兴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璧山农业发展的带头人,他被同事们称为“新农民”。常年坚持一线钻研种植技术,创新探索出了一套能用于产业发展的种植方法。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为消费提供安全优质营养健康的农产品。积极运用现代化品牌运营思维,建立“云深不知处”基地品牌及“寻味云涧”销售品牌,并采取线上线下同步的形式扩大销售渠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李华同志依托“三变”改革带领合作社采取“土地入股”的方式,将农户利益与产业发展的利润联结起来,带领农民共同致富。

田间一席谈话让实践队员们深感鼓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身负时代赋予的责任,应该有所作为,不仅要学习古人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追求知行合一的态度,还要坚定理想信念,不惧吃苦,正如李华同志对我们青年人的建议,选择了一条路,就要勇敢地走下去,不畏曲折遮望眼,只因我们皆在前行之中;最后,我们勇担使命,紧跟时代,关注身边事,充分利用所学、所见、所闻,讲好中国故事。

(国际学院社会实践队宣传组供稿/供图杨昆 汪鑫阳编辑刘猛 审核)

上一篇:国际学院举行2022年第六次政治理论学习

下一篇:【研行万里强使命 系列报道之二】禾下乘凉梦,丹心映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