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介  
  
邓章应,男,汉族。1977年10月出生于四川省开江县。西南大学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字学,汉字教学理论与应用。重庆市第三批学术技术带头人(2019)、第二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08)。
兼任西南大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第三届委员、西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术分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副主任、《学行堂语言文字论丛》辑刊主编、韩国核心期刊《汉字研究》编委、美国《中西文化交流学报》编委、《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编委。  
  
为中国文字学会理事、重庆市语言学会副会长、语文现代化学会理事、重庆市文史书画研究会理事。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中国民俗学会、中外关系史研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学术团体会员。  
  
联系邮箱:dzhy77@163.com  
  
◎学习与工作经历  
  
1. 2004.9-2007.7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获文学博士学位,导师:王元鹿教授。  
  
2. 2001.9-2004.7西南师范大学文献所学习,获文学硕士学位,导师:喻遂生教授。  
  
3. 1995.9-1999.7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  
  
4.1999.7-2007.8,内江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师。  
  
5.2007.8—,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工作,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6. 2008.2—8,韩国东亚大学担任招聘教授。  
  
7.2012.12—2017.12,安徽大学文学院博士后,合作导师:黄德宽教授。  
  
8.2015.1-2015.6,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访问学者。  
  
◎科研成果  
  
●专著  
  
11. 文字学论著目录,中西书局,2018。  
  
10. 中国文字发展史·民族文字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三作者。  
  
9.东巴文与水文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  
  
8.普通文字学概要,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7.纳西东巴文分域与断代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  
  
6.纳西东巴经跋语及跋语用字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第一作者。  
  
5.《维西见闻纪》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第一作者。  
  
4.西南少数民族原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人民出版社,2012。  
  
3.学生常用古汉语词典,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合作。  
  
2.中国文字家族,大象出版社,2007,第二作者。  
  
1.《跻春台》方言词语研究,巴蜀书社,2006。  
  
●编著  
  
10.《跨文化视野与汉字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第一副主编。  
  
9.《学行堂语言文字论丛》(第6辑),科学出版社,2018。  
  
8. 《学行堂语言文字论丛》(第5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8。  
  
7.《比较文字学研究》(第一辑),人民出版社,2015。  
  
6.《学行堂语言文字论丛》(第四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  
  
5. 《继承与创新——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建立三十周年纪念论文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第一副主编。  
  
4.《学行堂语言文字论丛》(第三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  
  
3.《学行堂语言文字论丛》(第二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  
  
2.《华西语文学刊》(第五辑,比较文字学专辑),四川文艺出版社,2011。特约主编。  
  
1.《学行堂语言文字论丛》(第一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  
  
●论文  
  
115. 汉魏六朝石刻专用字类型、特点及与类化字的区别,《汉语史研究集刊》(第26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一作者。CSSCI辑刊。  
  
114. 玛雅文字方重复构件形成的原因及替代书写办法,《汉字研究》(第23辑),2019年。第一作者。  
  
113. 西双版纳傣文与泰国依善经书文的文字形体比较研究,《普洱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第二作者。  
  
112.西夏文《同义》考释三则,《西夏学》(第17辑),2018年。第一作者。CSSCI辑刊。  
  
111.玛雅文合文研究,《龙岩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第一作者。  
  
110. 《甲骨年表》校记,《甲骨文与殷商史》(新8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CSSCI辑刊。  
  
109.《字与字符:字的同一性判断及字与字符的关系演变》,《语言研究》,2019年第1期。CSSCI期刊。  
  
108.《从文字名称看文字功能、演变和传播》,《汉字研究》(第22辑),2018年。  
  
107.《字符形成机制中参照点及与新造字的语义关系》,《励耘语言学刊》,2018年第2期。第一作者。CSSCI辑刊。  
  
106.《东巴文加威灵仪式证书译释》,《民族语文》,2018年第5期。第一作者。CSSCI期刊。  
  
105. 《杨仲鸿〈摩些文多巴字及哥巴字汉译字典〉审查经过补说》,《民族古籍研究》(第4辑),2018年。  
  
104. 《〈各省土字录〉跋》,载李运富主编:《跨文化视野与汉字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  
  
103. 中空型字符对东巴文字序的影响及演变,《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CSSCI期刊。被人大复印资料《汉语言文字学》2019年第3期全文转载。  
  
102. 比较文字学的研究范围、体系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Journal of Chinese Writing Systems,2018(3)  
  
101.《文字比较研究范式》,《汉字研究》(第21辑),2018年。  
  
100.《国立丽江师范学校校舍奠基纪念碑民族文字考释》,《中国文字研究》(第28辑),2018年。第一作者。CSSCI辑刊。  
  
99.《洛阳新获墓志续编》唐代墓志释文举误,《中国文字研究》(第27辑),2018年。第二作者。CSSCI辑刊。  
  
98.西夏文形体研究述略,《西夏学》(第15辑),2017年。第二作者。CSSCI辑刊。  
  
97.学科术语“文字学”的滥觞与确立,《第29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中国文字学会,2018年。  
  
96.“文字学”术语的早期使用,《汉字汉语研究》,2018年第1期。被人大复印资料《汉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9期全文转载。  
  
95.“比较文字学”术语的早期使用,《中国科技术语》,2018年第2期。  
  
94. 东巴文研究需要对东巴经分域断代,《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1月1日。  
  
93. 发展中的中国民族文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3月28日。  
  
92.东巴文研究回顾与展望,《比较文字学研究》(第2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91.王元鹿先生文字学成就略述,《华西语文学刊》(第13辑),四川文艺出版社,2016年,第一作者。  
  
90.《〈纳西东巴文古籍译注全集〉时地信息》,《比较文字学研究》(第1辑),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二作者。  
  
89.《甲骨文语境异体字及麓类字考释》,《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第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88.《纳西东巴经表达方式研究》,《纳西学研究》(第一辑),民族出版社,2015年。  
  
87.《比较文字学摭谈》,《比较文字学研究》(第一辑),人民出版社,2015年。  
  
86.《纳西东巴文初造字仿拟机制试析》,《纳西学研究新视野》,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5年。  
  
85. 文字的定义、属性、特点与作用,《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年第3期。第二作者。CSSCI期刊扩展版。  
  
84. 文字系统的构成及同一性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年第3期。CSSCI期刊扩展版。  
  
83. 多角度研究普通文字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1月17日。  
  
82. 电子邮箱中两组易混淆的符号应注意区别,《继承与创新——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建立三十周年纪念论文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81. 内江市五星村清代字库略考,《出土文献综合研究》(第一辑),巴蜀书社,2014。  
  
80.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Strokes in Modern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现代汉语教材笔画内容比较分析), The Journal of Chinese Characters(汉字研究),第10辑,2014年。  
  
79.比较文字学研究发现规律与差异,《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8月4日第7版,第二作者。  
  
78.纳西东巴经特殊字序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4)。CSSCI期刊。被人大复印资料《汉语言文字学》2014第12期转载。  
  
77. 文字的命名理据与科学定名原则,《中国文字学报》(第五辑),商务印书馆,2014年。  
  
76. Stroke Classification and Denomination Differences in Taiwan and Chinese Mainland(两岸笔画分类及命名差异),The Journal of Chinese Characters(汉字研究),第8辑,2013年。  
  
75. 从东巴文研究看水文研究,《水书文化研究》(第五辑),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  
  
74.和云章东巴所写经书研究,《西南学刊》(第五辑),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  
  
73.《GB13000.1字符集汉字折笔规范》改进建议三则,《中西文化交流学报》,2013(1)。第一作者。  
  
72.个人自创本民族文字及对文字起源研究的重新认识,《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3(3)。  
  
71.文字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体系再思考,《宁夏大学学报》,2013(2)。CSSCI期刊扩展版。  
  
70. 哈佛藏带双红圈标记东巴经初考,《文献》,2013(3)。第一作者。CSSCI期刊。  
  
69.《现代常用字独体字表》应与《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常用成字部件表》统一,《兰州学刊》,2013(1)。CSSCI期刊。  
  
68.玛丽玛萨文研究,《第三届中日韩(CJK)汉字文化国际论坛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67. 也谈非遗传承人的权利,《光明日报》理论版,2012年12月18日。  
  
66.从东巴经跋语看东巴教经典的传承,《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6)。CSSCI期刊扩展版。  
  
65.浅谈哥巴文文字体系的形成,《民族古籍研究》(第一辑),民族出版社,2012。  
  
64. 李霖灿收藏刘家驹所获东巴经略考,《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10)。CSSCI期刊扩展版。  
  
63. 东巴文字符形态个性化风格探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5)。CSSCI期刊。  
  
62. 台湾《手写行书范本》中的简体字研究,《台湾研究》,2012(4)。第一作者。CSSCI期刊扩展版。  
  
61. 东巴文用字相对先后的判定一法,《丽江民族研究》(第五辑),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  
  
60.现代汉字独体字的判定,Conference on Creative Education2012,2012。第一作者。  
  
59.哥巴文文字系统的形成,《汉字研究》(第六辑),2012。  
  
58.东巴文起源神话研究,《龙岩学院学报》,2012(3)。  
  
57.通过印章系联东巴经的尝试,《华西语文学刊》(第六辑),四川文艺出版社,2012。  
  
56.从东巴经正文所述地名判断经书所属地域,《淄博师专学报》,2012(1)。  
  
55.纳西哥巴文文献述要,《民族学报》(第九辑),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  
  
54.对象形文字和图画文字的认识历程,《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CSSCI期刊。  
  
53.水族文字起源神话研究,《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2(1)。  
  
52.汉字字体知识产权如何保护,《光明日报》理论版,2012.2.19。  
  
51.水文的书写诵读,《语言文字报》,2011.12.14(第566期)。  
  
50.A study of the Malimasha script,《中西文化交流学报》,2011(2)。  
  
49.Preliminary study on phonetic complement of Dongba Script,《汉字研究》第5辑,2011。  
  
48.水文书写单位与诵读单位的层次差异及水文的性质,《中国文字博物馆》,2011(1)。  
  
47.文字比较研究中同质材料的选择——以东巴文研究为例,《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1)。  
  
46.玛丽玛萨文田野考察报告,《兰州学刊》,2011(12)。CSSCI期刊扩展版。  
  
45.纳西东巴文研究的新进展,《兰州学刊》,2011(12)。CSSCI期刊扩展版。被人大复印资料《汉语言文字学》2012第4期转载。  
  
44.西南大学喻遂生教授访谈录,《华西语文学刊》(第五辑,比较文字学专辑),四川文艺出版社,2011年。访谈问题设计。  
  
43.中国比较文字学研究的新进展,《华西语文学刊》(第五辑,比较文字学专辑),四川文艺出版社,2011年。  
  
42.传教士所编《西蜀方言》及其在四川方言研究中的价值,《汉语史研究集刊》(第十四辑),巴蜀书社,2011年。CSSCI辑刊。  
  
41.书评:喻遂生《纳西东巴文研究丛稿》(第二辑),《中西文化交流学报》,2011(1)。  
  
40.东巴文从音补到注音式形声字的演变,《西南学刊》(第二辑),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  
  
39.东巴文音补初探,《华西语文学刊》(第四辑),四川文艺出版社,2011年。  
  
38.中国文字学观念的时代演进,《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CSSCI期刊扩展版。  
  
37.黑暗的清末监卡,《文史天地》,2010(8)。  
  
36.东巴文的科学定名,《中国科技术语》,2010(4)。  
  
35.浅议文字的濒危与消亡,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宣传司编《构建多语和谐的社会语言生活:民族语文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民族出版社,2009。  
  
34.水族古文字的科学定名,《中国科技术语》,2009(3)。  
  
33.柏格理文字在中国的创制与传播,《中西文化交流学报》,2009(1)。  
  
32.纳西东巴文语境异体字及其演变,《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4),第一作者。CSSCI期刊。被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9第11期转载。  
  
31.巴蜀各民族文字产生神话略述,《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四卷),巴蜀书社,2008。  
  
30.哥巴文造字机制研究,《中国文字研究》(第十一辑),大象出版社,2008。CSSCI辑刊。  
  
29.传教士所创民族文字概说,《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3)。被人大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07第10期转载。  
  
28.中国比较文字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生有光——周有光先生百年寿辰纪念文集》,语文出版社,2007。  
  
27.中国文字产生神话类型初探,《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1)。  
  
26.《纳西象形文字谱》的异体字及相关问题,《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5)。  
  
25.摩梭达巴文初步研究,《中国文字研究》(第六辑),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CSSCI辑刊。  
  
24.姓氏别称与别义,《寻根》,2006(6)。  
  
23.关于《蜀籁》的几个问题,《西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3)。  
  
22.《跻春台》讼事类词语浅释,《汉语史研究集刊》(第八辑),巴蜀书社,2006。CSSCI辑刊。  
  
21.说“空子”,《文史杂志》,2006(1)。  
  
20.甲骨文反义词研究,《庆祝刘又辛教授九十寿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2005。  
  
19.《跻春台》江湖类词语杂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1)。CSSCI期刊。  
  
18.《跻春台》婚嫁丧葬类方言词汇续考,《西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3)。  
  
17.《跻春台》蔡校本献疑,《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3),第一作者。  
  
16.汉字加字母后缀,《语言文字周报》,2005.3.2。  
  
15.水书造字机制探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5(2)。  
  
14.纳西东巴文新造字造字机制试析,《第二届国际东巴艺术节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  
  
13.纳西东巴文线字素初探,《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1)。  
  
12.一种特殊的仿词,《语文学习》,2004(1)。  
  
11.也谈现代汉语数词,《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1)。  
  
10.《跻春台》说“假哥”,《文史杂志》,2004(6)。  
  
9.也说“假女”,《辞书研究》,2004(4)。  
  
8.《跻春台》词语散札,《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3)。CSSCI期刊。  
  
7.《跻春台》婚嫁丧葬类方言词汇散记,《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2)。  
  
6.《跻春台》札记,《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10月)。  
  
5.“哥老倌”考,《文史杂志》,2003(5)。  
  
4.《论语》“三”的用法,《沙洋师专学报》,2003(6)。  
  
3.甲骨文表人体器官的词汇系统,《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5月)。  
  
2.也谈生僻字的信息处理,《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3)。  
  
1.甲骨文“降”和“陟”语义语法探讨,《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3)。  
  
◎科研项目  
  
(一)主持科研项目  
   
26.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18JHQ049)“纳西哥巴文文字学研究”,2019年立项,经费10万。  
  
25. 教育部、国家语委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与应用专项科研项目(YWZ-J025)“甲骨文与自源民族文字比较研究”,2018年立项,经费15万。  
  
24.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8FYY020)“比较文字学概要”,2018年立项,经费20万。  
  
23.重庆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2018ZDYY13)“新发现东巴文应用性文献的释读与研究”,2018年立项,经费5万。  
  
22.西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培育项目“基于分域断代的东巴经用字全谱 ”,2018年立项,经费10万。  
  
21.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创新团队项目(SWU1709128)“文字学”,经费25万。  
  
20.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重大科技工程中华字字库工程项目:第8包“石刻文字的收集与整理”(0110-1041BJNF2323/08),原负责人为毛远明,2017年负责人变更为邓章应,经费1580万。  
  
19.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学单列课题(16GZGX17)“汉字在西南民族地区的传播和影响”,2016年立项,经费15万。  
  
18. 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创新团队项目(SWU1609101)“比较文字学”,2016年立项,经费20万。  
  
1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批特别资助项目(2014T70581)“汉字在民族地区的传播和影响”,2014年立项,经费15万。  
  
16.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项目(SWU1409109)“汉字在民族地区的传播和影响”,2014年立项,经费10万。  
  
1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3批面上资助一等项目(2013M530293):汉字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和影响,2013-2014,经费8万。  
  
14.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一般项目(SWU1309209)“纳西东巴经跋语分类整理与研究”,2013-2014,经费3.5万  
  
13.全国高校古委会直接资助项目(1223)“《滇南闻见录》校注与研究”,2012-2014,经费3万。  
  
12.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12CYY065)“东巴文分域断代与历史层次研究”。2012-2016,以免予鉴定方式结项,经费15万。  
  
11.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项目(SWU1209107)“纳西东巴经字释汇编”,2012-2015,经费20  
  
10.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1YJA740016)“东巴文谱系整理及历时演变研究”。2011-2014,经费9万  
  
9.全国高校古委会直接资助项目(1015)“《维西见闻纪》校注与研究”。2010-2012,经费2万。  
  
8.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一般项目(SWU0909679)“纳西族哥巴文调查研究”,2009-2011,经费3万  
  
7.西南大学博士基金项目(0709342)“西南少数民族原始文字发展史”。2007-2012,经费3万。  
  
6.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7JA740035)“纳西东巴文与水族水文比较研究”。2007-2011,经费5万。  
  
5.中国田野调查基金项目“摩梭达巴文献与达巴文研究”。2006-2007,经费0.5万  
  
4.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西南少数民族原始文字研究”。2005-2007,经费1.2万  
  
3.四川省教育厅社科青年项目(SB05-020)“原始记事与文字产生”。2005-2007,经费0.5万  
  
2.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巴蜀文化研究中心重点项目“《跻春台》语言研究”。2004-2005,经费1.5万  
  
1.四川省教育厅社科青年项目“《跻春台》校释”。2002-2004,经费0.5万。  
  
(二)子课题负责人  
   
5.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2AZD119):“世界记忆遗产”东巴文字研究体系数字化国际共享平台建设研究,2012.12.28-2016.12,主持人:华东师范大学王元鹿教授。  
  
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1&ZD126):汉字发展通史,2011-2016,主持人:安徽大学黄德宽教授。  
  
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1&ZD129):纳西东巴文献字释合集,2011-2016,主持人:西南大学喻遂生教授。  
  
2.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74001):中华民族早期文字资料库与《中华民族早期文字同义对照字典》,2011-2016,主持人:华东师范大学王元鹿教授。  
  
1.上海市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中国文字数字化工程——中文信息化补缺建设,2006年。主持人:华东师范大学王元鹿教授。  
  
(三)主持教改项目  
   
4.重庆市研究生优质课程“文字学”。(2019-2022)  
  
3. 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yjg20163050):拔尖创新的文字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 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语言文献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学术平台的构建,2012-2015  
  
1. 内江师范学院校级教改项目:古代汉语多维培养目标教改探索, 2007-2010  
  
◎获奖  
   
1.古代汉语言学系列课程建设,获内江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5.11.30,排名第4。  
  
2.2005年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3.2012指导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刘桐获西南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4.2013指导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陈轶《对泰汉字教学策略》获西南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5.2014指导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李真真《对外汉语汉字独立教材对比研究——以〈新编汉字津梁〉和〈初级汉字教育(入门篇)〉为例》获西南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