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异国留学的征途,国际学生们面临的是一个既充满挑战又遍布未知的全新旅程,这不仅考验着他们的学术能力,更对他们的心理韧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确保国际学生能够平稳跨越开学初期的适应难关,国际学院于10月15日晚7点在紫云楼一楼报告厅举办国际新生心理适应性讲座,300余名国际新生到场聆听。讲座由国际学生辅导员景柯沥主持,国际学生心灵驿站实习指导老师——张晓彤、李吉星、冯瑾玥共同主讲。
“大家晚上好!在开始之前,我想做个小调查——如果你们觉得西南大学校园广阔无垠,经常迷路,请大胆地举起手来!......” 张晓彤老师以这样一组生动且贴近国际学生日常经历的环境适应性问题作为开场白,瞬间激发了全场学生的共鸣与参与热情,大家纷纷敞开心扉,分享起自己在适应新环境中的点滴感受。张老师随即深入适应性议题,指出其包含心理适应与社会文化适应两大维度,并与同学们探讨了国际新生来到中国求学可能遭遇的一系列适应问题,包括文化冲击、语言障碍及生活方式的转变等。
同学们对适应性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下一步便是如何有效应对。李吉星老师适时地为在座的同学们介绍了针对性的解决之道。她围绕情绪适应、心理适应、人际适应、环境适应以及学业适应这五大关键领域,分享了一系列既实用又具有长远效果的应对策略。不仅如此,李老师还贴心地献出她个人的成功案例——构建“自我安抚包”。这个安抚包里装载了一系列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的活动,如与朋友倾心交谈、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享受放松的按摩时光等,这些都能帮助同学们在面对挑战时迅速恢复能量,重新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
除了强调自我学习与适应新环境的重要性外,冯瑾玥老师还全面介绍了学校为国际学生精心构建的心理支持系统与丰富资源。这些资源涵盖了国际学院全英文心理咨询团队提供的专业心理咨询、公众号上的专栏指导以及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此外,冯老师还提到了西南大学阳光心理驿站这一平台,以及辅导员和学院老师等多样化的求助渠道,确保每位国际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扰时都能获得及时且有效的帮助。
讲座以两个案例互动为总结,学生们被邀请在模拟的不同情境下选择最佳的适应性问题解决策略,这不仅是对大家学习成效的一次实战检验,也是针对听不懂中文及深切思念祖国亲友这两个特定情境应对策略的深入补充与探讨。最后,根据入场时领取的号码条,大家参与了抽奖环节,幸运的中奖者不仅收获了知识的宝藏,还满载着精美的奖品而归。
来自巴基斯坦的Ahsan与哈萨克斯坦的檀达,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学子,表达了他们的心声:“由于我们的课程主要以英文授课,加之汉语水平尚待提高,本次心理辅导讲座对我们来说宛如一场及时雨,有效缓解了我们初入校园时的焦虑与不安,希望能够有机会参与更多此类心理辅导活动”
学校希望国际新生们塑造积极乐观的心理素质,鼓励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去拥抱未来的学习生活。为此,学校将继续紧密围绕国际学生的实际需求,精心设计与实施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旨在推动“留学西大”品牌的持续升华与发展,为国际学子提供更加周全且贴心的服务与支持。
(国际学院 胡晶晶 供稿 刘彩盈﹤马来西亚籍﹥供图 景柯沥 耿军 编辑 刘猛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