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日前,习近平主席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回信在学校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5月27日下午,部分留校留学生连线滞留境外的留学生代表,自发组织和开展了网络座谈会,来自8个国家的11名同学就习主席的回信内容展开了近3个小时的热烈讨论。


讨论围绕三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一是此次疫情给留学生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二是如何看待习主席给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回信;三是来华留学生如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远在在墨西哥的留学生会秘书Maria说道:“我不敢相信这(习主席给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是真的。我也把习主席的回信内容读给了家人听,大家都不太敢相信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能专门给我们留学生这个群体回信,实在是太让人振奋了。”
来自巴基斯坦的硕士研究生KHAN谈到:“习主席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我在北京科技大学的同胞回信,对全体在华的巴基斯坦留学生,甚至全体来华留学生来说,都是一件大事。以前觉得大国领袖离我们很远,这次书信对话让我看到了习主席可敬可亲的一面,更看到了他作为大国领导的责任和担当。”

聊起各自在疫情期间的见闻,尼日利亚籍留学生Franca的发言让大家忍俊不禁,她说到:“这次疫情把我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完全打乱了。疫情之初,中国很多城市都封城了,我的寒假旅游计划也泡汤了,不得已要一直待在自己的宿舍。在这期间,难免会出现焦虑、烦躁和郁闷等状况,于是我尝试做一些DIY化妆品来转移我的注意力,不知道疫情给我省了多少钱。”
假期留校的学校“洋雷锋”志愿服务队队长、来自喀麦隆的平安说到:“在疫情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召集了留校志愿队成员。除了门岗执勤外,我们还定期为学生宿舍区域消毒,给留校学生派发口罩等等,积极为战疫贡献出绵薄之力。”
埃及籍留学生Momo提到:“这段特殊时期的在校经历,让我见证了中国政府和学校始终关心在华外国留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在华外国人员,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都一视同仁予以关心和爱护。”

座谈会也积极响应习主席的号召,探讨了留学生如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不少同学表示,可以从增进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着手,激发中外学生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融入和共情。
留学生会主席、罗马尼亚籍的Luiza同学说到:“无疑这次疫情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和损失,在疫情阴影的笼罩下,我们也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的渺小和生命的可贵,也更加认识到在重大灾难面前,全世界人民更应该守望相助、携手共渡难关。也正是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同时,留学生会和学院都可以思考在后疫情时代如何拉近大家的内心距离。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延续和创新国际文化节、汉语之星大赛等文化交流活动。”
埃及籍留学生Momo说:“我来中国近三年了,留学生来中国学习,首先要学的就是中国文化,但是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他们对我们却鲜有了解。每次外出,经常会被中国人问到一些不可思议的问题,比如:埃及人是不是住在沙漠里等等。有些人对我们国家有着很刻板的印象,这也许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到过埃及,仅是从课堂中、人们口中了解到的埃及吧。同样的,埃及人也会对中国有着某些模糊的认识,也正是这样,我们才更要加强国际间的互动和交流,真正了解双方的文化底蕴。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也会被我们带回家乡,让他们了解一个真实全面的中国。同时,中国青年也应该不断更新、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只有互相理解与尊重,才能真正构建一个和谐平等的世界共同体。”

聊到对未来的期待,大家纷纷表示,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但目前为止,情况已经慢慢在好转,尤其是在中国,很多城市都解封了,商铺也正常营业了,学生们也陆陆续续的开始返校了。作为留学生,要积极支持全球抗疫合作,勇敢地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对学习和生活充满希望,相信阴霾总会过去,阳光终会到来。
(国际学院 景柯沥 供稿/供图 杨昆 统稿 刘猛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