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一座地势险恶,高山连绵的小城,不仅沉睡着四渡赤水的革命先辈,还孕育着大山深处的“筑梦人”。在这里,每一山,每一木都在讲述着英雄们的故事。7月13日,让我们与西南大学国际学院“红色筑梦”研究生实践队一起走进赤水,走近乡村教师。
“我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帮助孩子追寻自己的梦想。”贵州大山里有许多乡村学校,大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们的发展,但是总有人选择保护他们的梦。正所谓:“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
心向党之——王学栋
丙安学校的王学栋老师,坚守教学一线42年。任教期间,由于学校师资匮乏,王老师身兼数职,同时承担小学和初中的多科目教学任务。虽然事务繁多,但是一切的辛劳在他送出一批又一批孩子走出大山之后都烟消云散了。
在访谈过程中,王老师一直展现出一名“老党员”的风范,当我们请他分享作为一名党员的初心时,他突然有些为难。他解释道,自己年轻时因为一些原因错失了入党机会。
没有成为一名共产党是他一直以来的遗憾,但一提到中国共产党,他便十分激动。他认为即使身不在中国共产党,但是心永远跟着党走,他希望自己的学生都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当谈及“七一”建党百年庆典时,王老师更是感慨颇深:“感谢党,感谢我的国家,虽然我没有入党,但我确实要感谢党,感谢国家。我是在这里土生土长的,在任何时候我都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并且向村民讲解党的方针政策,让他们跟党走、向党靠近。”
一生奉献——田义万

深溪中心学校的田义万老师,是一名教龄长达42年的乡村教师,66岁的他一生致力于乡村教学。1985年,田老师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从小就受到老党员的熏陶,当时老党员穿草鞋、搞革命都无所畏惧,不怕苦、不怕累,我也想感受一下党员的信仰,向他们学习,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谈到入党动机时,他动情地说。

他常对学生们说:“你们最应该感谢的就是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党,你们才有了接受教育的宝贵机会。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时就踏进了教师的行列,我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你们在这样的年纪,有着这样的文化水平,更应该去为党、为人民奉献自己。”
言传身教——贾寿江

来自绥阳县城关中学的贾寿江是一名有着十八年教龄、十三年党龄的语文老师,他始终把“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刻在心田。他始终强调自己是个普通人,不管在入党之前还是入党之后,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对党和人民最好的报答。

访谈之初,贾老师还有些害羞,随着访谈的深入,他的话匣子慢慢打开,主动和我们谈起了他的教学理念,他认为,学生要爱国爱党,作为教师更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所以,他经常通过不同方式将爱国思想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如果自身都不能做到全心全意爱国爱党,又怎么能要求学生做到呢?”从贾老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何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是他的信条,也是我们作为未来教师应当认真学习的品质。
三位教师的言行都见证了他们的初心——坚守乡村教师岗,永远跟随中国共产党。我们要时刻准备着,抓稳时代的接力棒,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
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文化,引导来华留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国际学院 实践队新闻组 供稿 摄影组 供图 汪鑫阳 编辑 刘猛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