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今天/我无比热爱这座小城/每个北碚人/都是这座城市的守护神/像江岸守护鱼群/像春风守护大地。”这是教师教育学院骆鹏老师献给灭火英雄的诗,温柔似水又拥有固若磐石的力量。不管来自哪里,什么肤色,用什么样的方式,国际学院中外师生与北碚人民一道守护着北碚的一方山水。
“感谢你们,我觉得很安全”——国际学院师生慰问北碚灭火英雄
连日来的高温、山火炙烤着每个重庆人的心,西南大学在校留学生们也一直关注着缙云山火情的发展。在山火被相继扑灭后,8月30日上午,国际学院师生一行来到北碚区消防救援支队和城东、城南中队,慰问身边的灭火英雄。
在北碚区公安消防救援支队城东中队,来自刚果布、以色列、尼日利亚等国家的留学生向从缙云山巡山归来的武警消防队员战士提出他们关心的问题,如:问:消防队员们平均年龄多大?工作了多长时间?受伤的消防员和志愿者是免费治疗的吗?隔离带挖了多少天?怎么挖的?直升机从哪里取水?用什么工具灭火?等等。他们关心的问题。
队员战士们一一解答了留学生的疑问,并讲述了参与救援的经历。20岁的消防队员武警战士小赵说:“扑灭山火是职责所系,虽然辛苦但觉光荣。此次市民民众们的积极参与,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正是大家军民一心不分昼夜的通力协作,才取得这场缙云山保卫战的胜利。”
当听说灭火和治疗伤员都是政府出资,留学生们不禁伸出了大拇指。他们拿出提前准备的卡片送给送给消防队员武警战士,用中文、英文和法语表达自己的敬佩和感谢。北碚区消防救援支队长刘亮森表示,他还是第一次被留学生慰问,很欣慰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外国友人的认可。
尼日利亚留学生陈悦说道:“我自己已经把北碚当做当做自己的家,这次山火是我在中国遇到的第一次火灾,刚开始很担心,但是看到这次消防队员战士们这么勇敢,这么多人齐心协力救火,就安心多了。”
刚果布留学生谢天一感叹说:“看到很多物资都是市民民众自发捐赠的时候,这么多人到山上灭火不要报酬,这在其他地方是很难想象的。”
以色列留学生李美莲代表国际学院向城南中队送上鲜花和锦旗,看着周围自发赶来慰问的市民热情簇拥着的“蓝朋友”,表演腰鼓、合唱《我的祖国》、送锦旗、送物资、合影······,。她感动地说:“第一次见识这样的场面,既新奇又震撼,重庆人民真的很热情,他们和消防队员军队的关系真很好。”
尼日利亚学生张文博兴奋地说:“看到山火这么快被扑灭,我觉得在北碚生活很安全,很幸福,感谢你们。我自己会把近期看到的告诉家人、朋友,告诉他们在困难面前中国人是多么的团结。”
“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国际学院志愿者勇毅逆行
国际学院师生志愿者们也纷纷投身缙云山火灾救援现场,在物资供应调配、协助专业救援力量、砍伐隔离带、清理灾后现场等各项工作各链条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8月25日,决战之夜,王鹊徒步近3个小时到达缙云山山顶,坚守隔离带直到“我们胜利啦”的呼喊响彻天际。28日,为了清运火场垃圾,黄无为在荆棘丛生,某些坡度达到将近70度的山路上负重前行。中途他不慎崴了脚,丢失了眼镜,但仍在坚持。李丹、马若晨、刘燕妮在歇马镇虎头山下的救援物资中转站搬运物资,疏导交通,化身“女汉子”。陈晨听到一声“这里差人,拉东西上山”的呼唤就跳上救援车。还有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际学院研究生连续三次进入火场救援,朋友让他休息一下,他说:“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早点把隔离带修通,缙云山就能保住了”。烈日下,还有许许多多国际学院师生加入“逆行者”的大军,挥洒汗水,成为质朴而无畏的无名英雄。
一场巴山夜雨,带走了持续整月的炎热和烦闷,却带不走这座城市带给我们的感动······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不管来自哪里,什么肤色,用什么样的方式,国际学院中外师生与北碚人民一道守护着一方山水,关键时刻展示出挺身而出的勇气、,团结一致的凝聚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疫情阴影笼罩、,面对各种不确定因素的今天,这种精神和信念也将鼓励我们不惧风雨,披荆斩棘,行稳致远。
(国际学院 马若晨 供稿/供图 刘猛 审核)